全国询价热线
139-7338-3873今年一季度,全国硬质合金产业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火热行情,订单满满。热闹的背后,行业是不是真的迎来了爆发增长?下一步的方向又在哪里?
5月26日,2021年《硬质合金》特邀学术报告会在我市举行。行业*专家的观点,或许能给我们大家带来启示。
深度整合是未来趋势
株硬集团、中南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……这些,都是硬质合金领域响当当的“金字招牌”,而16名受邀前来的专家,都在其中担纲。
随着行业向纵深发展、两头延伸,对各环节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,比如原材料供给。
硬质合金行业对产品端要求严格、划分细致,但对于原材料领域聚焦不够,因此,一些新开发的前沿高端硬质合金产品,还有一部分*产品依赖于进口原材料。
另一方面,前端的原材料冶炼环节,并不清楚后端生产需求,比如,冶炼环节对矿石中的钼元素的要求极为严苛,而后端又相对有所降低,某些产品的生产甚至又要用到含钼的钨原料。
“现在,原料供给端和产品生产端的对接更加频繁。”中南大学教授赵中伟表示,带着需求企业给出的“命题”,高校正在研究,增加原材料的多样性,覆盖企业新增的个性化需求。
在行业形势中国际钨业协会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受新冠疫情冲击,2020年全球钨及硬质合金消费量显著下滑,在各终端应用领域的消费量中,交通运输业受的影响*大,下降27%;其次是能源业(最重要的包含石油和天然气)下降26%;采矿/岩石加工业下降14%。相比而言,受益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,我国的硬质合金行业在2020年反而获得了收入与利润水准的双提升。尽管这是疫情影响“后遗症”,但从近年来的数据分析来看,国际先进的行业企业依靠产品与服务转型,对钨金属的消费量正在下降,但依然保持着远高于国内同行的收入规模与利润水准。
“不同之处在于,国际先进同行着眼长远,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创新,及早进行了产品结构转型,从硬质合金产品供应商转型为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。”齐申说。也就是说,国外企业卖的已不是简单的产品,而是帮助客户处理问题的能力,而这正是我国硬质合金行业实现高水平发展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。
迈向未来,我国硬质合金产业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,企业也需要保持国际化的视野,加强自身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,逐步向解决方案服务商提升。
跨领域兼容空间巨大
此次学术报告会,由《硬质合金》编辑部主办,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、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承办。
《硬质合金》期刊,由原株洲硬质合金厂创刊,至今已有59年,是国内专注于硬质合金领域*早创刊的科技核心期刊,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开展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,被国家图书馆、美国国会图书馆、日本国会图书馆收录。
自2008年以来,《硬质合金》期刊已举办了6次特邀学术报告会,范围越来越广,影响力慢慢的变大。此次报告会,是疫情之后*次业内的高规格大型学术交流活动,无论是报告数量还是参会人数,都创下新高。
行业*新的发展动向,在这里都可以一窥端倪。
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,对硬质合金产品的希冀更高。以智能化矿山开采为例,需要硬质合金刀具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数十倍的寿命,而仅靠单一行业的研究和前进,已不足以满足这样的上涨的速度。
与此同时,金属陶瓷、难熔金属、超硬材料、复合材料等新兴材料也在加速崛起。不一样的材料行业的碰撞、互融,或许能够找到新的发展路径。
在此次的学术报告会上,多了很多其他产业的新面孔。“我们邀请了金属陶瓷材料等行业的专家,以硬质合金为核心,通过拓宽领域、延伸方向,希望为企业和科研院所间搭起新的合作平台。”《硬质合金》主编、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涛说。因期刊权威性高,与高校交流频密,加上又有3名院士编委、3名国际编委的技术加持,历年来,通过期刊牵线搭桥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案例不在少数。
通过这一种形式,硬质合金行业有意吸引金属陶瓷、难熔金属、超硬材料、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关注,推动跨领域项目、人才等方面的合作,开创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。
获取更多关于硬质合金的相关资讯,或想找专业硬质合金厂家、生产硬质合金板材、长条薄片、冲压冷镦模、棒材、轧辊、分条刀、圆环、密封环、喷嘴、横、滚剪切刀具等。此外,我们公司还提供根据客户图纸、样品或需求生产加工各类非标硬质合金产品,并能根据特定加工对象制定硬质合金工具整体生产定制解决方案等,敬请关注硬质合金网(www.xueli9.com)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“硬质合金网”如有更多疑问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市场部,联系电话:0731-28827499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4  株洲达锐硬质合金有限公司   版权所有   ICP备案号:湘ICP备2024078032湘ICP备2024001号-1